项目
博客
文档
归档
资源链接
关于我
项目
博客
文档
归档
资源链接
关于我
JDK 源码解析 —— 集合(一)数组 ArrayList
2020-11-10
·
芋道源码
·
转载
·
·
本文共 4,772个字,预计阅读需要 16分钟。
> `转载`于【[芋道源码](http://svip.iocoder.cn/)】 ## 1. 概述 ArrayList ,基于 `[]` 数组实现的,支持**自动扩容**的动态数组。相比数组来说,因为其支持**自动扩容**的特性,成为我们日常开发中,最常用的集合类,没有之一。 在前些年,实习或初级工程师的面试,可能最爱问的就是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与使用场景。不过貌似,现在问的已经不多了,因为现在信息非常发达,这种常规面试题已经无法区分能力了。当然即使如此,也不妨碍我们拿它开刀,毕竟是咱的“老朋友”。 ## 2. 类图 ArrayList 实现的接口、继承的抽象类,如下图所示:[![类图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1.png)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1.png)类图 实现了 4 个接口,分别是: - [`java.util.List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List.java) 接口,提供数组的添加、删除、修改、迭代遍历等操作。 - [`java.util.RandomAccess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RandomAccess.java) 接口,表示 ArrayList 支持**快速**的随机访问。 > 关于 RandomAccess **标记**接口,我们这里先不展开,胖友可以自行阅读 [《RandomAccess 这个空架子有何用?》](https://juejin.im/post/5a26134af265da43085de060) 文章。 - [`java.io.Serializable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io/Serializable.java) 接口,表示 ArrayList 支持序列化的功能。 > 关于 Serializable **标记**接口,我们这里先不展开,胖友可以自行阅读 [《Java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》](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e554c787c286) 文章。 - [`java.lang.Cloneable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lang/Cloneable.java) 接口,表示 ArrayList 支持克隆。 > 关于 Cloneable **标记**接口,我们这里先不展开,胖友可以自行阅读 [《在 Java 中为什么实现了 Cloneable 接口,就能调用 Object 的 clone 方法?》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52490586/answer/130786763) 讨论,特别是 R 大的回答。 继承了 [`java.util.AbstractList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AbstractList.java) 抽象类,而 AbstractList 提供了 List 接口的骨架实现,大幅度的减少了实现**迭代遍历**相关操作的代码。可能这样表述有点抽象,胖友点到 [`java.util.AbstractList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AbstractList.java) 抽象类中看看,例如说 `#iterator()`、`#indexOf(Object o)` 等方法。 😈 不过实际上,在下面中我们会看到,ArrayList 大量重写了 AbstractList 提供的方法实现。所以,AbstractList 对于 ArrayList 意义不大,更多的是 AbstractList 其它子类享受了这个福利。 ## 3. 属性 ArrayList 的属性很少,仅仅 **2** 个。如下图所示: [![ArrayList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2.png)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2.png)ArrayList - `elementData` 属性:元素数组。其中,图中红色空格代表我们已经添加元素,白色空格代表我们并未使用。 - `size` 属性:数组大小。注意,`size` 代表的是 ArrayList 已使用 `elementData` 的元素的数量,对于开发者看到的 `#size()` 也是该大小。并且,当我们添加新的元素时,恰好其就是元素添加到 `elementData` 的位置(下标)。当然,我们知道 ArrayList **真正**的大小是 `elementData` 的大小。 对应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/** * 元素数组。 * * 当添加新的元素时,如果该数组不够,会创建新数组,并将原数组的元素拷贝到新数组。之后,将该变量指向新数组。 * * The array buffer into which the elements of the ArrayList are stored. * The capacity of the ArrayList is the length of this array buffer. Any * empty ArrayList with elementData ==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* will be expanded to DEFAULT_CAPACITY when the first element is added. */ transient Object[] elementData; // non-private to simplify nested class access 不使用 private 修复,方便内嵌类的访问。 /** * 已使用的数组大小 * * The size of the ArrayList (the number of elements it contains). * * @serial */ private int size; ``` ## 4. 构造方法 ArrayList 一共有三个构造方法,我们分别来看看。 **① `#ArrayList(int initialCapacity)`** `#ArrayList(int initialCapacity)` 构造方法,根据传入的初始化容量,创建 ArrayList 数组。如果我们在使用时,如果预先指到数组大小,一定要使用该构造方法,可以避免数组扩容提升性能,同时也是合理使用内存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/** * 共享的空数组对象。 * * 在 {@link #ArrayList(int)} 或 {@link #ArrayList(Collection)} 构造方法中, * 如果传入的初始化大小或者集合大小为 0 时,将 {@link #elementData} 指向它。 * * Shared empty array instance used for empty instances. */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[] EMPTY_ELEMENTDATA = {}; public ArrayList(int initialCapacity) { // 初始化容量大于 0 时,创建 Object 数组 if (initialCapacity > 0) { this.elementData = new Object[initialCapacity]; // 初始化容量等于 0 时,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对象 } else if (initialCapacity == 0) { this.elementData = EMPTY_ELEMENTDATA; // 初始化容量小于 0 时,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} else {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Illegal Capacity: "+ initialCapacity); } } ``` - 比较特殊的是,如果初始化容量为 0 时,使用 `EMPTY_ELEMENTDATA` 空数组。在添加元素的时候,会进行扩容创建需要的数组。 **② `#ArrayList(Collection extends E> c)`** `#ArrayList(Collection extends E> c)` 构造方法,使用传入的 `c` 集合,作为 ArrayList 的 `elementData` 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ArrayList(Collection extends E> c) { // 将 c 转换成 Object 数组 elementData = c.toArray(); // 如果数组大小大于 0 if ((size = elementData.length) != 0) { // defend against c.toArray (incorrectly) not returning Object[] // (see e.g. https://bugs.openjdk.java.net/browse/JDK-6260652) //
如果集合元素不是 Object[] 类型,则会创建新的 Object[] 数组,并将 elementData 赋值到其中,最后赋值给 elementData 。 if (elementData.getClass() != Object[].class) elementData =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, Object[].class); // 如果数组大小等于 0 ,则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。 } else { // replace with empty array. this.elementData = EMPTY_ELEMENTDATA; } } ``` - 比较让人费解的是,在 `
` 处的代码。它是用于解决 [JDK-6260652](https://bugs.java.com/bugdatabase/view_bug.do?bug_id=6260652) 的 Bug 。它在 JDK9 中被解决,😈 也就是说,JDK8 还会存在该问题。 我们来看一段能够触发 [JDK-6260652](https://bugs.java.com/bugdatabase/view_bug.do?bug_id=6260652) 的测试代码,然后分别在 JDK8 和 JDK13 下执行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Test.java public static void test02() { List
list = Arrays.asList(1, 2, 3); Object[] array = list.toArray(); // JDK8 返回 Integer[] 数组,JDK9+ 返回 Object[] 数组。 System.out.println("array className :" + array.getClass().getSimpleName()); // 此处,在 JDK8 和 JDK9+ 表现不同,前者会报 ArrayStoreException 异常,后者不会。 array[0] = new Object(); } ``` - JDK8 执行如下图所示:[![img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3.png)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3.png) - JDK13 执行如下图所示:[![img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4.png)](http://static.iocoder.cn/images/JDK/2019_12_01/04.png) - 在 JDK8 中,返回的实际是 `Integer []` 数组,那么我们将 Object 对象设置到其中,肯定是会报错的。具体怎么修复的,看 [JDK-6260652](https://bugs.java.com/bugdatabase/view_bug.do?bug_id=6260652) 的最末尾一段。 **③ `#ArrayList()`** 无参数构造方法 `#ArrayList()` 构造方法,也是我们使用最多的构造方法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/** * 默认初始化容量 * *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. */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= 10; /** * 共享的空数组对象,用于 {@link #ArrayList()} 构造方法。 * * 通过使用该静态变量,和 {@link #EMPTY_ELEMENTDATA} 区分开来,在第一次添加元素时。 * * Shared empty array instance used for default sized empty instances. We * distinguish this from EMPTY_ELEMENTDATA to know how much to inflate when * first element is added. */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[]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= {}; /** * Constructs an empty list with an initial capacity of ten. */ public ArrayList() { this.elementData =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; } ``` - 在我们学习 ArrayList 的时候,一直被灌输了一个概念,在未设置初始化容量时,ArrayList 默认大小为 10 。但是此处,我们可以看到初始化为 `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` 这个空数组。这是为什么呢?ArrayList 考虑到节省内存,一些使用场景下仅仅是创建了 ArrayList 对象,实际并未使用。所以,ArrayList 优化成初始化是个空数组,在首次添加元素时,才真正初始化为容量为 10 的数组。 - 那么为什么单独声明了 `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` 空数组,而不直接使用 `EMPTY_ELEMENTDATA` 呢?在下文中,我们会看到 `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` 首次扩容为 10 ,而 `EMPTY_ELEMENTDATA` 按照 **1.5 倍**扩容从 0 开始而不是 10 。😈 两者的起点不同,嘿嘿。 ## 5. 添加单个元素 `#add(E e)` 方法,**顺序**添加单个元素到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@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dd(E e) { // <1>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添加元素 add(e, elementData, size); // 返回添加成功 return true; } private void add(E e, Object[] elementData, int s) { // <2> 如果容量不够,进行扩容 if (s == elementData.length) elementData = grow(); // <3> 设置到末尾 elementData[s] = e; // <4> 数量大小加一 size = s + 1; } ``` - `<1>` 处,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`modCount` 。在父类 AbstractList 上,定义了 `modCount` 属性,用于记录数组修改次数。 - `<2>` 处,如果元素添加的位置就超过末尾(数组下标是从 0 开始,而数组大小比最大下标大 1),说明数组容量不够,需要进行扩容,那么就需要调用 `#grow()` 方法,进行扩容。稍后我们在 [「6. 数组扩容」](http://svip.iocoder.cn/JDK/Collection-ArrayList/#) 小节来讲。 - `<3>` 处,设置到末尾。 - `<4>` 处,数量大小加一。 总体流程上来说,抛开扩容功能,和我们日常往 `[]` 数组里添加元素是一样的。 看懂这个方法后,胖友自己来看看 `#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` 方法,**插入**单个元素到指定位置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void 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 { // 校验位置是否在数组范围内 rangeCheckForAdd(index); //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如果数组大小不够,进行扩容 final int s; Object[] elementData; if ((s = size) == (elementData = this.elementData).length) elementData = grow(); // 将 index + 1 位置开始的元素,进行往后挪 System.arraycopy(elementData, index, elementData, index + 1, s - index); // 设置到指定位置 elementData[index] = element; // 数组大小加一 size = s + 1; } private void rangeCheckForAdd(int index) { if (index > size || index < 0)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(outOfBoundsMsg(index)); } ``` ## 6. 数组扩容 `#grow()` 方法,扩容数组,并返回它。整个的扩容过程,首先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数组,一般是 **1.5 倍**大小(为什么说是一般呢,稍后我们会看到,会有一些小细节),然后将原数组复制到新数组中,最后返回新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rivate Object[] grow() { // <1> return grow(size + 1); } private Object[] grow(int minCapacity) { int oldCapacity = elementData.length; // <2> 如果原容量大于 0 ,或者数组不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时,计算新的数组大小,并创建扩容 if (oldCapacity > 0 || elementData !=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) { int newCapacity = ArraysSupport.newLength(oldCapacity, minCapacity - oldCapacity, /* minimum growth */ oldCapacity >> 1 /* preferred growth */); return elementData =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newCapacity); // <3> 如果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数组,直接创建新的数组即可。 } else { return elementData = new Object[Math.max(DEFAULT_CAPACITY, minCapacity)]; } } ``` - `<1>` 处,调用 `#grow(int minCapacity)` 方法,要求扩容后**至少**比原有大 1 。因为是最小扩容的要求,实际是允许比它大。 - `<2>`处,如果原容量大于 0 时,又或者数组不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时,则计算新的数组大小,并创建扩容。 - `ArraysSupport#newLength(int oldLength, int minGrowth, int prefGrowth)` 方法,计算新的数组大小。简单来说,结果就是 `Math.max(minGrowth, prefGrowth) + oldLength` ,按照 `minGrowth` 和 `prefGrowth` 取大的。 - 一般情况下,从 `oldCapacity >> 1` 可以看处,是 **1.5 倍**扩容。但是会有两个特殊情况:1)初始化数组要求大小为 0 的时候,`0 >> 1` 时(`>> 1 为右移操作,相当于除以 2`)还是 0 ,此时使用 `minCapacity` 传入的 1 。2)在下文中,我们会看到添加多个元素,此时传入的 `minCapacity` 不再仅仅加 1 ,而是扩容到 `elementData` 数组恰好可以添加下多个元素,而该数量可能会超过当前 ArrayList **0.5** 倍的容量。 - `<3>` 处,如果是 `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` 数组,直接创建新的数组即可。思考下,如果无参构造方法使用 `EMPTY_ELEMENTDATA` 的话,无法实现该效果了。 既然有数组扩容方法,那么是否有缩容方法呢?在 `#trimToSize()` 方法中,会创建大小恰好够用的新数组,并将原数组复制到其中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void trimToSize() { // 增加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如果有多余的空间,则进行缩容 if (size < elementData.length) { elementData = (size == 0) ? EMPTY_ELEMENTDATA // 大小为 0 时,直接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: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); // 大小大于 0 ,则创建大小为 size 的新数组,将原数组复制到其中。 } } ``` 同时,提供 `#ensureCapacity(int minCapacity)` 方法,保证 `elementData` 数组容量至少有 `minCapacity` 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void ensureCapacity(int minCapacity) { if (minCapacity > elementData.length // 如果 minCapacity 大于数组的容量 && !(elementData ==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&& minCapacity <= DEFAULT_CAPACITY)) { // 如果 elementData 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的时候, // 需要最低 minCapacity 容量大于 DEFAULT_CAPACITY ,因为实际上容量是 DEFAULT_CAPACITY 。 // 数组修改次数加一 modCount++; // 扩容 grow(minCapacity); } } ``` - 比较简单,我们可以将这个方法理解成主动扩容。 ## 7. 添加多个元素 `#addAll(Collection extends E> c)` 方法,批量添加多个元素。在我们明确知道会添加多个元素时,推荐使用该该方法而不是添加单个元素,避免可能多次扩容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addAll(Collection extends E> c) { // 转成 a 数组 Object[] a = c.toArray(); // 增加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如果 a 数组大小为 0 ,返回 ArrayList 数组无变化 int numNew = a.length; if (numNew == 0) return false; // <1> 如果 elementData 剩余的空间不够,则进行扩容。要求扩容的大小,至于能够装下 a 数组。 Object[] elementData; final int s; if (numNew > (elementData = this.elementData).length - (s = size)) elementData = grow(s + numNew); // <2> 将 a 复制到 elementData 从 s 开始位置 System.arraycopy(a, 0, elementData, s, numNew); // 数组大小加 numNew size = s + numNew; return true; } ``` - `<1>` 处,如果 `elementData` 剩余的空间不足,则进行扩容。要求扩容的大小,至于能够装下 `a` 数组。当然,在 「6. 数组扩容」的小节,我们已经看到,如果要求扩容的空间太小,则扩容 **1.5 倍**。 - `<2>` 处,将 `a` 复制到 `elementData` 从 `s` 开始位置。 总的看下来,就是 `#add(E e)` 方法的批量版本,优势就正如我们在本节开头说的,避免可能多次扩容。 看懂这个方法后,胖友自己来看看 `#addAll(int index, Collection extends E> c)` 方法,从指定位置开始插入多个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addAll(int index, Collection extends E> c) { // 校验位置是否在数组范围内 rangeCheckForAdd(index); // 转成 a 数组 Object[] a = c.toArray(); //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如果 a 数组大小为 0 ,返回 ArrayList 数组无变化 int numNew = a.length; if (numNew == 0) return false; // 如果 elementData 剩余的空间不够,则进行扩容。要求扩容的大小,至于能够装下 a 数组。 Object[] elementData; final int s; if (numNew > (elementData = this.elementData).length - (s = size)) elementData = grow(s + numNew); // 【差异点】如果 index 开始的位置已经被占用,将它们后移 int numMoved = s - index; if (numMoved > 0) System.arraycopy(elementData, index, elementData, index + numNew, numMoved); // 将 a 复制到 elementData 从 s 开始位置 System.arraycopy(a, 0, elementData, index, numNew); // 数组大小加 numNew size = s + numNew; return true; } ``` - 重点看【差异点】部分。 ## 8. 移除单个元素 `#remove(int index)` 方法,移除指定位置的元素,并返回该位置的原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E remove(int index) { // 校验 index 不要超过 size Objects.checkIndex(index, size);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// 记录该位置的原值 @SuppressWarnings("unchecked") E oldValue = (E) es[index]; //
快速移除 fastRemove(es, index); // 返回该位置的原值 return oldValue; } ``` - 重点是 `
` 处,调用 `#fastRemove(Object[] es, int i)` 方法,快速移除。代码如下 ``` // ArrayList.java private void fastRemove(Object[] es, int i) { //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
如果 i 不是移除最末尾的元素,则将 i + 1 位置的数组往前挪 final int newSize; if ((newSize = size - 1) > i) // -1 的原因是,size 是从 1 开始,而数组下标是从 0 开始。 System.arraycopy(es, i + 1, es, i, newSize - i); // 将新的末尾置为 null ,帮助 GC es[size = newSize] = null; } ``` - `
` 处,看起来比较复杂,胖友按照“如果 i 不是移除最末尾的元素,则将 i + 1 位置的数组往前挪”来理解,就很好懂了。 `#remove(Object o)` 方法,移除首个为 `o` 的元素,并返回是否移除到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remove(Object o) {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final int size = this.size; //
寻找首个为 o 的位置 int i = 0; found: { if (o == null) { // o 为 null 的情况 for (; i < size; i++) if (es[i] == null) break found; } else { // o 非 null 的情况 for (; i < size; i++) if (o.equals(es[i])) break found; } // 如果没找到,返回 false return false; } // 快速移除 fastRemove(es, i); // 找到了,返回 true return true; } ``` - 和 `#remove(int index)` 差不多,就是在 `
` 处,改成获得首个为 `o` 的位置,之后就调用 `#fastRemove(Object[] es, int i)` 方法,快速移除即可。 ## 9. 移除多个元素 我们先来看 `#removeRange(int fromIndex, int toIndex)` 方法,批量移除 `[fromIndex, toIndex)` 的多个元素,注意不包括 `toIndex` 的元素噢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rotected void removeRange(int fromIndex, int toIndex) { // 范围不正确,抛出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异常 if (fromIndex > toIndex) {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( outOfBoundsMsg(fromIndex, toIndex)); } //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
移除 [fromIndex, toIndex) 的多个元素 shiftTailOverGap(elementData, fromIndex, toIndex); } private static String outOfBoundsMsg(int fromIndex, int toIndex) { return "From Index: " + fromIndex + " > To Index: " + toIndex; } ``` - `
` 处,调用 `#shiftTailOverGap(Object[] es, int lo, int hi)` 方法,移除 `[fromIndex, toIndex)` 的多个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rivate void shiftTailOverGap(Object[] es, int lo, int hi) { // 将 es 从 hi 位置开始的元素,移到 lo 位置开始。 System.arraycopy(es, hi, es, lo, size - hi); // 将从 [size - hi + lo, size) 的元素置空,因为已经被挪到前面了。 for (int to = size, i = (size -= hi - lo); i < to; i++) es[i] = null; } ``` - 和 `#fastRemove(Object[] es, int i)` 方法一样的套路,先挪后置 `null` 。 - 有一点要注意,ArrayList 特别喜欢把多行代码写成一行。所以,可能会有胖又会有疑惑,貌似这里没有修改数组的大小 `size` 啊?答案在 `i = (size -= hi - lo)` ,简直到精简到难懂。 `#removeAll(Collection> c)` 方法,批量移除指定的多个元素。实现逻辑比较简单,但是看起来会比较绕。简单来说,通过两个变量 `w`(写入位置)和 `r`(读取位置),按照 `r` 顺序遍历数组(`elementData`),如果不存在于指定的多个元素中,则写入到 `elementData` 的 `w` 位置,然后 `w` 位置 + 1 ,跳到下一个写入位置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实现将不存在 `elementData` 覆盖写到 `w` 位置。可能理解起来有点绕,当然看代码也会有点绕绕,嘿嘿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removeAll(Collection> c) { return batchRemove(c, false, 0, size); } ``` - 调用 `#batchRemove(Collection> c, boolean complement, final int from, final int end)` 方法,批量移除指定的多个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boolean batchRemove(Collection> c, boolean complement, final int from, final int end) { // 校验 c 非 null 。 Objects.requireNonNull(c);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int r; // Optimize for initial run of survivors // <1> 优化,顺序遍历 elementData 数组,找到第一个不符合 complement ,然后结束遍历。 for (r = from;; r++) { // <1.1> 遍历到尾,都没不符合条件的,直接返回 false 。 if (r == end) return false; // <1.2> 如果包含结果不符合 complement 时,结束 if (c.contains(es[r]) != complement) break; } // <2> 设置开始写入 w 为 r ,注意不是 r++ 。 // r++ 后,用于读取下一个位置的元素。因为通过上的优化循环,我们已经 es[r] 是不符合条件的。 int w = r++; try { // <3> 继续遍历 elementData 数组,如何符合条件,则进行移除 for (Object e; r < end; r++) if (c.contains(e = es[r]) == complement) // 判断符合条件 es[w++] = e; // 移除的方式,通过将当前值 e 写入到 w 位置,然后 w 跳到下一个位置。 } catch (Throwable ex) { // Preserve behavioral compatibility with AbstractCollection, // even if c.contains() throws. // <4> 如果 contains 方法发生异常,则将 es 从 r 位置的数据写入到 es 从 w 开始的位置 System.arraycopy(es, r, es, w, end - r); w += end - r; // 继续抛出异常 throw ex; } finally { // <5> // 增加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 += end - w; // 将数组 [w, end) 位置赋值为 null 。 shiftTailOverGap(es, w, end); } return true; } ``` - 不要慌,我们先一起看下每一小块的逻辑。然后,胖友自己调试下,妥妥的就明白了。 - `complement`参数,翻译过来是“补足”的意思。怎么理解呢?表示如果`elementData`元素在`c`集合中时,是否保留。 - 如果 `complement` 为 `false` 时,表示在集合中,就不保留,这显然符合 `#removeAll(Collection> c)` 方法要移除的意图。 - 如果 `complement` 为 `true` 时,表示在集合中,就暴露,这符合我们后面会看到的 `#retainAll(Collection> c)` 方法要求交集的意图。 - `<1>`处,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基于 Optimize 优化的目的。我们是希望先判断是否`elementData`没有任何一个符合`c`的,这样就无需进行执行对应的移除逻辑。但是,我们又希望能够避免重复遍历,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块的逻辑。总的来说,这块逻辑的目的是,优化,顺序遍历`elementData`数组,找到第一个不符合`complement`,然后结束遍历。 - `<1.1>` 处,遍历到尾,都没不符合条件的,直接返回 `false` 。也就是说,丫根就不需要进行移除的逻辑。 - `<1.2>` 处,如果包含结果不符合 `complement` 时,结束循环。可能有点难理解,我们来举个例子。假设 `elementData` 是 `[1, 2, 3, 1]` 时,`c` 是 `[2]` 时,那么在遍历第 0 个元素 `1` 时,则 `c.contains(es[r]) != complement => false != false` 不符合,所以继续缓存;然后,在遍历第 1 个元素 `2` 时,`c.contains(es[r]) != complement => true != false` 符合,所以结束循环。此时,我们便找到了第一个需要移除的元素的位置。当然,移除不是在这里执行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😈 淡定~ - `<2>` 处,设置开始写入 `w` 为 `r` ,注意不是 `r++` 。这样,我们后续在循环 `elementData` 数组,就会从 `w` 开始写入。并且此时,`r` 也跳到了下一个位置,这样间接我们可以发现,`w` 位置的元素已经被“跳过”了。 - `<3>` 处,继续遍历 `elementData` 数组,如何符合条件,则进行移除。可能有点难理解,我们继续上述例子。遍历第 2 个元素 `3` 时候,`c.contains(es[r]) == complement => false == false` 符合,所以将 `3` 写入到 `w` 位置,同时 `w` 指向下一个位置;遍历第三个元素 `1` 时候,`c.contains(es[r]) == complement => true == false` 不符合,所以不进行任何操作。 - `<4>` 处,如果 contains 方法发生异常,则将 `es` 从 `r` 位置的数据写入到 `es` 从 `w` 开始的位置。这样,保证我们剩余未遍历到的元素,能够挪到从从 `w` 开始的位置,避免多出来一些元素。 - `<5>` 处,是不是很熟悉,将数组 `[w, end)` 位置赋值为 `null` 。 - 还是那句话,如果觉得绕,多调试,可以手绘点图,辅助理解下哈。 `#retainAll(Collection> c)` 方法,求 `elementData` 数组和指定多个元素的交集。简单来说,恰好和 `#removeAll(Collection> c)` 相反,移除不在 `c` 中的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retainAll(Collection> c) { return batchRemove(c, true, 0, size); } ``` - 试着按照艿艿上面解释的,自己走一波。 ## 10. 查找单个元素 `#indexOf(Object o)` 方法,查找首个为指定元素的位置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int indexOf(Object o) { return indexOfRange(o, 0, size); } int indexOfRange(Object o, int start, int end) {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// o 为 null 的情况 if (o == null) { for (int i = start; i < end; i++) { if (es[i] == null) { return i; } } // o 非 null 的情况 } else { for (int i = start; i < end; i++) { if (o.equals(es[i])) { return i; } } } // 找不到,返回 -1 return -1; } ``` 而 `#contains(Object o)` 方法,就是基于该方法实现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contains(Object o) { return indexOf(o) >= 0; } ``` 有时我们需要查找最后一个为指定元素的位置,所以会使用到 `#lastIndexOf(Object o)` 方法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int lastIndexOf(Object o) { return lastIndexOfRange(o, 0, size); } int lastIndexOfRange(Object o, int start, int end) {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// o 为 null 的情况 if (o == null) { for (int i = end - 1; i >= start; i--) { // 倒序 if (es[i] == null) { return i; } } // o 非 null 的情况 } else { for (int i = end - 1; i >= start; i--) { // 倒序 if (o.equals(es[i])) { return i; } } } // 找不到,返回 -1 return -1; } ``` ## 11. 获得指定位置的元素 `#get(int index)` 方法,获得指定位置的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E get(int index) { // 校验 index 不要超过 size Objects.checkIndex(index, size); // 获得 index 位置的元素 return elementData(index); } E elementData(int index) { return (E) elementData[index]; } ``` - 随机访问 `index` 位置的元素,时间复杂度为 O(1) 。 ## 12. 设置指定位置的元素 `#set(int index, E element)` 方法,设置指定位置的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E set(int index, E element) { // 校验 index 不要超过 size Objects.checkIndex(index, size); // 获得 index 位置的原元素 E oldValue = elementData(index); // 修改 index 位置为新元素 elementData[index] = element; // 返回 index 位置的原元素 return oldValue; } ``` ## 13. 转换成数组 `#toArray()` 方法,将 ArrayList 转换成 `[]` 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Object[] toArray() { return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); } // Arrays.java public static
T[] copyOf(T[] original, int newLength) { return (T[]) copyOf(original, newLength, original.getClass()); } ``` - 注意,返回的是 `Object[]` 类型噢。 实际场景下,我们可能想要指定 `T` 泛型的数组,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到 `#toArray(T[] a)` 方法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
T[] toArray(T[] a) { // <1> 如果传入的数组小于 size 大小,则直接复制一个新数组返回 if (a.length < size) // Make a new array of a's runtime type, but my contents: return (T[])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, a.getClass()); // <2> 将 elementData 复制到 a 中 System.arraycopy(elementData, 0, a, 0, size); // <2.1> 如果传入的数组大于 size 大小,则将 size 赋值为 null if (a.length > size) a[size] = null; // <2.2> 返回 a return a; } ``` - 分成 2 个情况,根据传入的 `a` 数组是否足够大。 - `<1>` 处,如果传入的数组小于 `size` 大小,则直接复制一个新数组返回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不会这么干。 - `<2>`处,将`elementData`复制到`a`中。 - `<2.1>` 处,如果传入的数组大于 `size` 大小,则将 `size` 位置赋值为 `null` 。额,有点没搞懂这个有啥目的。 - `<2.2>` 处,返回传入的 `a` 。很稳。 - 考虑到 `<1>` 处,可能会返回一个新数组,所以即使 `<2>` 返回的就是 `a` 数组,最好使用还是按照 `a = list.toArray(a)` 。 ## 14. 求哈希值 `#hashCode()` 方法,求 ArrayList 的哈希值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int hashCode() { // 获得当前的数组修改次数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// 计算哈希值 int hash = hashCodeRange(0, size); // 如果修改次数发生改变,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checkForComodification(expectedModCount); return hash; } int hashCodeRange(int from, int to) {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// 如果 to 超过大小,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if (to > es.length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// 遍历每个元素,* 31 求哈希。 int hashCode = 1; for (int i = from; i < to; i++) { Object e = es[i]; hashCode = 31 * hashCode + (e == null ? 0 : e.hashCode()); } return hashCode; } ``` - 可能胖友会好奇,为什么使用 31 作为乘子呢?可以看看 [《科普:为什么 String hashCode 方法选择数字 31 作为乘子》](http://www.iocoder.cn/Fight/Why-did-the-String-hashCode-method-select-the-number-31-as-a-multiplier/?vip&self) 。 ## 15. 判断相等 `#equals(Object o)` 方法,判断是否相等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boolean equals(Object o) { // 如果是自己,直接返回相等 if (o == this) { return true; } // 如果不为 List 类型,直接不相等 if (!(o instanceof List)) { return false; } // 获得当前的数组修改次数 final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// ArrayList can be subclassed and given arbitrary behavior, but we can // still deal with the common case where o is ArrayList precisely //
根据不同类型,调用不同比对的方法。主要考虑 ArrayList 可以直接使用其 elementData 属性,性能更优。 boolean equal = (o.getClass() == ArrayList.class) ? equalsArrayList((ArrayList>) o) : equalsRange((List>) o, 0, size); // 如果修改次数发生改变,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checkForComodification(expectedModCount); return equal; } ``` - 可能第一眼让胖友比较费解的是,为什么根据类型是否为 ArrayList ,调用了两个不同的方法去比对呢?因为普通的 List ,我们只能使用 Iterator 进行迭代,相比 ArrayList 的 `elementData` 属性遍历,性能会略低一些。😈 处处是细节哈。 - 这两个方法的代码如下,已经添加详细注释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boolean equalsRange(List> other, int from, int to) { // 如果 to 大于 es 大小,说明说明发生改变,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if (to > es.length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// 通过迭代器遍历 other ,然后逐个元素对比 var oit = other.iterator(); for (; from < to; from++) { // 如果 oit 没有下一个,或者元素不相等,返回 false 不匹配 if (!oit.hasNext() || !Objects.equals(es[from], oit.next())) { return false; } } // 通过 oit 是否遍历完。实现大小是否相等的效果。 return !oit.hasNext(); } private boolean equalsArrayList(ArrayList> other) { // 获得 other 数组修改次数 final int otherModCount = other.modCount; final int s = size; boolean equal; // 判断数组大小是否相等 if (equal = (s == other.size)) { final Object[] otherEs = other.elementData;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// 如果 s 大于 es 或者 otherEs 的长度,说明发生改变,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if (s > es.length || s > otherEs.length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// 遍历,逐个比较每个元素是否相等 for (int i = 0; i < s; i++) { if (!Objects.equals(es[i], otherEs[i])) { equal = false; break; // 如果不相等,则 break } } } // 如果 other 修改次数发生改变,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other.checkForComodification(otherModCount); return equal; } ``` ## 16. 清空数组 `#clear()` 方法,清空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void clear() { // 获得当前的数组修改次数 modCount++; // 遍历数组,倒序设置为 null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for (int to = size, i = size = 0; i < to; i++) es[i] = null; } ``` ## 17. 序列化数组 `#writeObject(java.io.ObjectOutputStream s)` 方法,实现 ArrayList 的序列化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@java.io.Serial private void writeObject(java.io.ObjectOutputStream s) throws java.io.IOException { // Write out element count, and any hidden stuff // 获得当前的数组修改次数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// <1> 写入非静态属性、非 transient 属性 s.defaultWriteObject(); // Write out size as capacity for behavioral compatibility with clone() // <2> 写入 size ,主要为了与 clone 方法的兼容 s.writeInt(size); // Write out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. // <3> 逐个写入 elementData 数组的元素 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 { s.writeObject(elementData[i]); } // 如果 other 修改次数发生改变,则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if (modCount != expectedModCount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} ``` - `<1>` 处,调用 `ObjectOutputStream#defaultWriteObject()` 方法,写入非静态属性、非 `transient` 属性。可能有些胖友不了解 Java 的序列化相关的知识,可以看看 [《Serializable 原理》](https://juejin.im/entry/5bf622436fb9a04a0b21cbe7) 文章。 - `<2>` 处,写入 `size` ,主要为了与 clone 方法的兼容。不过艿艿也觉得挺奇怪的,明明在 `<1>` 处,已经写入了 `size` ,这里怎么还来这么一出呢?各种翻查资料,暂时只看到 [《源码分析:ArrayList 的 writeobject 方法中的实现是否多此一举?》](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512382) 有个讨论。 - `<3>` 吹,逐个写入 `elementData` 元素的数组。我们回过来看下 `elementData` 的定义,它是一个 `transient` 修饰的属性。为什么呢?因为 `elementData` 数组,并不一定是全满的,而可能是扩容的时候有一定的预留,如果直接序列化,会有很多空间的浪费,所以只序列化从 `[0, size)` 的元素,减少空间的占用。 ## 18. 反序列化数组 `#readObject(java.io.ObjectInputStream s)` 方法,反序列化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@java.io.Serial private void readObject(java.io.ObjectInputStream s) throws java.io.IOException, ClassNotFoundException { // Read in size, and any hidden stuff // 读取非静态属性、非 transient 属性 s.defaultReadObject(); // Read in capacity // 读取 size ,不过忽略不用 s.readInt(); // ignored if (size > 0) { // like clone(), allocate array based upon size not capacity SharedSecrets.getJavaObjectInputStreamAccess().checkArray(s, Object[].class, size); // 不知道作甚,哈哈哈。 // 创建 elements 数组 Object[] elements = new Object[size]; // Read in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. // 逐个读取 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 { elements[i] = s.readObject(); } // 赋值给 elementData elementData = elements; } else if (size == 0) { // 如果 size 是 0 ,则直接使用空数组 elementData = EMPTY_ELEMENTDATA; } else { throw new java.io.InvalidObjectException("Invalid size: " + size); } } ``` - 和序列化的过程,恰好相反(哈哈哈,不然还想咋样),一眼就看的明白。 ## 19. 克隆 `#clone()` 方法,克隆 ArrayList 对象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Object clone() { try { // 调用父类,进行克隆 ArrayList> v = (ArrayList>) super.clone(); // 拷贝一个新的数组 v.elementData = Arrays.copyOf(elementData, size); // 设置数组修改次数为 0 v.modCount = 0; return v; } catch (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) { // this shouldn't happen, since we are Cloneable throw new InternalError(e); } } ``` - 注意,`elementData` 是重新拷贝出来的新的数组,避免和原数组共享。 ## 20. 创建子数组 `#subList(int fromIndex, int toIndex)` 方法,创建 ArrayList 的子数组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List
subList(int fromIndex, int toIndex) { subListRangeCheck(fromIndex, toIndex, size); return new SubList<>(this, fromIndex, toIndex); } private static class SubList
extends AbstractList
implements RandomAccess { /** * 根 ArrayList */ private final ArrayList
root; /** * 父 SubList */ private final SubList
parent; /** * 起始位置 */ private final int offset; /** * 大小 */ private int size; // ... 省略代码 } ``` - 实际使用时,一定要注意,SubList 不是一个**只读**数组,而是和根数组 `root` 共享相同的 `elementData` 数组,只是说限制了 `[fromIndex, toIndex)` 的范围。 - 这块的源码,并不复杂,所以这里也就不展开了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也不需要了解它的源码,嘿嘿。 ## 21. 创建 Iterator 迭代器 `#iterator()` 方法,创建迭代器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使用迭代器遍历 ArrayList、LinkedList 等等 List 的实现类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Iterator
iterator() { return new Itr(); } ``` - 创建 Itr 迭代器。Itr 实现 [`java.util.Iterator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List.java) 接口,是 ArrayList 的内部类。虽然说 AbstractList 也提供了一个 Itr 的实现,但是 ArrayList 为了更好的性能,所以自己实现了,在其类上也有注释“An optimized version of AbstractList.Itr”。 Itr 一共有 3 个属性,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Itr /** * 下一个访问元素的位置,从下标 0 开始。 */ int cursor; // index of next element to return /** * 上一次访问元素的位置。 * * 1. 初始化为 -1 ,表示无上一个访问的元素 * 2. 遍历到下一个元素时,lastRet 会指向当前元素,而 cursor 会指向下一个元素。这样,如果我们要实现 remove 方法,移除当前元素,就可以实现了。 * 3. 移除元素时,设置为 -1 ,表示最后访问的元素不存在了,都被移除咧。 */ int lastRet = -1; // index of last element returned; -1 if no such /** * 创建迭代器时,数组修改次数。 * * 在迭代过程中,如果数组发生了变化,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。 */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// prevent creating a synthetic constructor Itr() {} ``` - 每个属性,胖友自己看看注释噢。 下面,让我们来看看 Itr 对 Iterator 的 4 个实现方法。 `#hasNext()` 方法,判断是否还可以继续迭代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Itr public boolean hasNext() { return cursor != size; } ``` - `cursor` 如果等于 `size` ,说明已经到数组末尾,无法继续迭代了。 `#next()` 方法,下一个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Itr public E next() {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// 判断如果超过 size 范围,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int i = cursor; // <1> i 记录当前 cursor 的位置 if (i >= size)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(); // 判断如果超过 elementData 大小,说明可能被修改了,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Object[] elementData = ArrayList.this.elementData; if (i >= elementData.length)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// <2> cursor 指向下一个位置 cursor = i + 1; // <3> 返回当前位置的元素 return (E) elementData[lastRet = i]; // <4> 此处,会将 lastRet 指向当前位置 }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 { if (modCount != expectedModCount)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``` - `<1>` 处,记录当前 `cursor` 的位置。因为我们当前返回的就是要求 `cursor` 位置的元素。 - `<2>` 处,`cursor` 指向下一个位置。 - `<3>` 处,返回当前位置的元素。同时在 `<4>` 处,会将 `lastRet` 指向当前位置。 `#remove()` 方法,移除当前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Itr public void remove() { // 如果 lastRet 小于 0 ,说明没有指向任何元素,抛出 IllegalStateException 异常 if (lastRet < 0)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();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try { // <1> 移除 lastRet 位置的元素 ArrayList.this.remove(lastRet); // <2> cursor 指向 lastRet 位置,因为被移了,所以需要后退下 cursor = lastRet; // <3> lastRet 标记为 -1 ,因为当前元素被移除了 lastRet = -1; // <4> 记录新的数组的修改次数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} catch (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x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} ``` - `<1>` 处,调用 `#remove(int index)` 方法,移除 `lastRet` 位置的元素。所以,如果要注意,如果移除元素比较前面,会将后面位置的往前挪,即复制,可能比较消耗性能。 - `<2>` 处,`cursor` 指向 `lastRet` 位置,因为被移了,所以需要后退下。 - `<3>` 处,`lastRet` 标记为 `-1` ,因为当前元素被移除了。 - `<4>` 处,记录新的数组的修改次数。因为此处修改了数组,如果不修改下,后续迭代肯定会报错。 `#forEachRemaining(Consumer super E> action)` 方法,消费剩余未迭代的元素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Itr @Override public void forEachRemaining(Consumer super E> action) { // 要求 action 非空 Objects.requireNonNull(action); // 获得当前数组大小 final int size = ArrayList.this.size; // 记录 i 指向 cursor int i = cursor; if (i < size) { // 判断如果超过 elementData 大小,说明可能被修改了,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final Object[] es = elementData; if (i >= es.length)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// 逐个处理 for (; i < size && modCount == expectedModCount; i++) action.accept(elementAt(es, i)); // update once at end to reduce heap write traffic // 更新 cursor 和 lastRet 的指向 cursor = i; lastRet = i - 1;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} } ``` - 比较简单,胖友自己瞅瞅。貌似平时这个方法用的不是很多。 ## 22. 创建 ListIterator 迭代器 > 艿艿:可能一些胖友不了解 ListIterator 迭代器,因为平时使用不多。可以先去看看 [《Java 集合框架之 Iterator 和 ListIterator》](https://my.oschina.net/jackieyeah/blog/220134) 。简单来说,ListIterator 是为 List 设计的,功能更强大的 Iterator 迭代器。 `#listIterator(...)` 方法,创建 ListIterator 迭代器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 public ListIterator
listIterator(int index) { rangeCheckForAdd(index); return new ListItr(index); } public ListIterator
listIterator() { return new ListItr(0); } ``` - 创建 ListItr 迭代器。ListItr 实现 [`java.util.ListIterator`](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penjdk/blob/master/src/java.base/share/classes/java/util/ListIterator.java) 接口,是 ArrayList 的内部类。虽然说 AbstractList 也提供了一个 ListItr 的实现,但是 ArrayList 为了更好的性能,所以自己实现了,在其类上也有注释“An optimized version of AbstractList.ListItr”。 ListItr 直接继承 Itr 类,无自定义的属性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ListItr ListItr(int index) { super(); cursor = index; } ``` - 可以手动设置指定的位置开始迭代。 因为 ListItr 的实现代码比较简单,我们就不逐个来看了,直接贴加了注释的代码。代码如下: ``` // ArrayList.java#ListItr /** * @return 是否有前一个 */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() { return cursor != 0; } /** * @return 下一个位置 */ public int nextIndex() { return cursor; } /** * @return 前一个位置 */ public int previousIndex() { return cursor - 1; } /** * @return 前一个元素 */ @SuppressWarnings("unchecked") public E previous() {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// 判断如果小于 0 ,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int i = cursor - 1; if (i < 0)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(); // 判断如果超过 elementData 大小,说明可能被修改了,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Object[] elementData = ArrayList.this.elementData; if (i >= elementData.length)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// cursor 指向上一个位置 cursor = i; // 返回当前位置的元素 return (E) elementData[lastRet = i]; // 此处,会将 lastRet 指向当前位置 } /** * 设置当前元素 * * @param e 设置的元素 */ public void set(E e) { // 如果 lastRet 无指向,抛出 IllegalStateException 异常 if (lastRet < 0)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();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try { // 设置 ArrayList.this.set(lastRet, e); } catch (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x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} /** * 添加元素当当前位置 * * @param e 添加的元素 */ public void add(E e) { // 校验是否数组发生了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 try { // 添加元素到当前位置 int i = cursor; ArrayList.this.add(i, e); // cursor 指向下一个位置,因为当前位置添加了新的元素,所以需要后挪 cursor = i + 1; // lastRet 标记为 -1 ,因为当前元素并未访问 lastRet = -1; // 记录新的数组的修改次数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 } catch (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x) {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 } } ``` ## 彩蛋 咳咳咳,比想象中的长的多的一篇文章。并且实际上,我们还有几个 ArrayList 的方法的解析没有写,如下: - `#spliterator()` - `#removeIf(Predicate super E> filter)` - `#replaceAll(UnaryOperator
operator)` - `#sort(Comparator super E> c)` - `#forEach(Consumer super E> action)` 哈哈,也是比较简单的方法,胖友自己可以解决一波的哈。就当,课后作业?!嘿嘿。 下面,我们来对 ArrayList 做一个简单的小结: - ArrayList 是基于 `[]` 数组实现的 List 实现类,支持在数组容量不够时,一般按照 **1.5** 倍**自动**扩容。同时,它支持**手动**扩容、**手动**缩容。 - ArrayList 随机访问时间复杂度是 O(1) ,查找指定元素的**平均**时间复杂度是 O(n) 。 > 可能胖友对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式不是很了解,可以看看 [《算法复杂度分析(上):分析算法运行时,时间资源及空间资源的消耗》](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onins/p/9950799.html) 和 [《算法复杂度分析(下):最好、最坏、平均、均摊等时间复杂度概述》](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onins/p/9956752.html) 两文。 - ArrayList 移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的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(1) ,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(n) ,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(n) 。 > 最好时间复杂度发生在末尾移除的情况。 - ArrayList 移除指定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 O(n) 。 > 因为首先需要进行查询,然后在使用移除指定位置的元素,无论怎么计算,都需要 O(n) 的时间复杂度。 - ArrayList 添加元素的最好时间复杂度是 O(1) ,最坏时间复杂度是 O(n) ,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(n) 。 > 最好时间复杂度发生在末尾添加的情况。 结尾在抛个拓展,在 Redis String 的数据结构,实现方式是类似 Java ArrayList 的方式,感兴趣的胖友可以自己去瞅瞅。